西方的所謂「先進」國家,治咳藥只有一種,安全有效,超市有售,但主要靠休息,越早治療越快治癒。若辛苦要止咳,吃一種反敏感的藥,但其實等於差點兒全沒不良副作用的安眠藥、麻醉劑,可以即時倒床便睡數小時。 看不看醫生沒差別,當然看了可以安心沒有別的病。沒什麼花式的原因,醫藥分家,在免費醫藥的國家,有政府監管,在靠醫療保險的國家,有保險公司和律師看醫生的一舉一動。
在某些東方的先進城市,竟然在專門的超市式藥房也找到不到以上藥物,迫使要看醫生。沒有保險公司和律師在中間,收費不貴,就算有免費的,可能死了才等到。 很多人盡量死頂,省錢,避免放病假,又以為可以段練身體,更加難生病。頂得了,痰多也不理,頂不了,下課下班找醫生,要他們像魔術師一樣,使你明天可以上學上公司去。醫生受到這樣的壓力,打針是必然的,小孩子也一樣,回家後很快便什麼也不知道倒下來了,很多時改天早上可以病好。
有什麼不對? 錯的教育,病人不懂休息,自己打自己,氣管不什好的人,越來越糟糕,有些要吃正中麻醉藥來止咳,和毒品同科的藥物,年老了,甚至中年後便止不了,成爲久咳。
這故事的教訓是如果你只聽一方面的意見,你的不是意見,只是盲從。 不知道月亮影響潮汐,卻參加辯論冥王星是否一個行星。
網上好的醫療站,首推WebMD.com。 雖然近來世界經濟不景,很商業化,但資料全由醫生撰寫,再由醫生檢閱,每頁多有倆名字可以追查。 專題文章的贊助人也表明,參考全開列。雖然很多藥廠贊助,但是負面的新聞一樣刊登,就算你不全相信其中立,可以搜查互聯網嘛,必然有別的意見。
憂鬱一頁也很合理,優先的是談話療法,即朋友或親人幫不了你,去找心理醫生談談。儘管昂貴,但一分錢一分貨,要讀大學多年及有學會的,聽析是不是廉價的另類「心理醫生」嗎? 長遠可能反為更貴,要你的命。心理醫不了,有實質的方法可以一試 — 精神病學,有藥物及電療等。 若有醫生見你憂鬱便吩咐你吃藥,是他不對,但逢咳打針的醫生好不了多少。
台灣有24Drs.com,是WebMD.com的顧客,每日翻譯中文版。但要小心,某些鏈結去了攻擊網站,谷歌有詳細紀錄,一般瀏覽器或反病毒軟件也可以保護你,但未必是有惡意的,只是無能。其它文章是很可看的,也有多位名醫答復你的問題。
誰告訴你不要相信網上的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