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

山達基的訓練例程TR

訓練常式山達基教會提供的初級服務[1] 也應用於附屬的組織如那可拿金明拿世界山達基企業學會。對教會來說,訓練常式是學習有效的溝通和控制事態。但據調查者和前山達基信徒,訓練常式有一個強大的催眠效應,造成幻覺和離體經驗,被稱為體外化。[2][3][4]


 下訓練常式

訓練常式0—4,重點在山達基的「溝通週期」。

 運作中的精神個體 訓練常式零: 運作中的精神個體面對

兩學生對坐,雙方眼睛關閉。常式結束時,二者都可以長時間坐著不動,也沒睏倦。[5][6]

 

訓練常式零: 面對

在第一個練習,學生和教練面對對方,眼睛打開。該常式結束時,學生可以面對教練至少兩個小時沒有動作、過度眨眼、損失注意。第二個練習是相同的,除了教練以說話和動作,試圖分散學生注意力。[2][5][6]

  

訓練常式零: 鬥牛誘餌

教練對學生說東西,試圖挑起反應。教練會說或做任何事情,除了不可以離開椅子。學生必須能夠坐視教練,沒有任何分心或反應,否則教練叫不及格, 訓練常式再開始。教練將試圖找到學生的「按鈕」(導致學員反應的東西)。據稱本訓練常式目的是培養學生在溝通情況下「在那裡」,沒有分心。[7]

 

訓練常式一: 親愛的愛麗絲

學生向教練閱讀幾句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,要好像是學生他們自己說的。根據句子是否清楚轉達,教練確認或者叫不及格。[2][5]

 

訓練常式二: 確認

跟訓練常式一倒轉,教練向學生閱讀幾句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。學生必須確認每一句,以明確地結束溝通週期。 [2][5]


訓練常式三: 反復問題

學生反復問教練:「鳥會飛?」或「魚會游泳?」如果教練回答了這個問題,學生確認答案。如果教練說別的,學生向教練建議他將重複問題,然後接著做。 [2][5][6]


訓練常式四: 起源

學生反復問教練有如訓練常式三。如果教練發起與問題無關的聲明,學生根據需要處理那起源,然後繼續常式。[5]

 

上灌輸訓練常式

訓練常式六至九,強調學生控制人或事的能力。

 

訓練常式六: 身體控制

在房間之內,學生四處移動教練的身體。在上半個訓練常式,學生以沉默行動「駕駛」教練。在下半,學生使用的口頭命令,如「走到那牆」。每一個成功的口頭命令必須得到確認。[8]

 

訓練常式七: 高中灌輸

此常式類似訓練常式六,除了教練以口頭和身體抵抗學生。學生可利用身體接觸來執行命令。該常式繼續,直到學生能完全控制教練,儘管他試圖阻止控制。[8]


訓練常式八: 情緒四十於物

學生反復命令煙灰缸站起來和坐下,確認每個動作。雖然學生在整個演習持著煙灰缸,目標是使用純粹的情緒四十意圖來移動煙灰缸。四十是山達基情緒階的最高點。[3]


訓練常式九: 情緒四十於人

正如訓練常式六,一個房間,學生發出口頭指令四處移動教練。教練抗拒,學生必須使用圓滑的身體控制,組合無聲的意圖,使教練服從。該常式繼續,直到學生能保持確切的意圖,儘管教練施阻力。[8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